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研究員喻學鋒和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教授陳填烽合作,在腫瘤治療納米藥物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他們設計合成了一種金/硒核殼結構的靶向納米復合體系,從而實現了腫瘤靶向的放化療法。此項研究成果Designing Core–Shell Gold and Selenium Nanocomposites for Cancer Radiochemotherapy(《金/硒納米復合物的設計與腫瘤放化療應用》)發表在納米期刊ACS Nano上。
惡性腫瘤是當前引起人類死亡的重要原因。X射線放療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癌癥的方法,但其療效受到射線輻射劑量的限制,導致腫瘤可能無法完全根除并可能導致腫瘤的復發和轉移。放療效果通常受限于一些乏氧腫瘤細胞的輻射抗性,而過量的輻射劑量可能會損害周圍的健康組織并產生其他毒副作用。因此,開發高效低毒的新型放療增敏劑,在較低的輻射劑量下實現腫瘤放療,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
近年來,大量的無機金屬納米粒子作為放療增敏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其放療增敏的主要機制在于無機金屬納米粒子與X射線相互作用產生顯著的光電效應以及康普頓效應,進而增強了X射線對腫瘤組織的損傷。其中,金納米粒子因其獨特的光學性質、良好的組織相容性、易控的表面修飾性等特點,使其在生物及醫學領域有了廣闊的應用前景。金納米粒子因具有較高的原子序數(Z=79)和較大的光電吸收截面積,可以產生更強的輻射增強效果,成為近年來人們關注的焦點。另一方面,基于硒天然的抗腫瘤作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硒納米顆粒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抗腫瘤藥物載體。
研究團隊通過整合金納米棒的放射增敏特性和硒納米顆粒的抗腫瘤活性,設計出核殼結構的金/硒納米復合體系,并將表面修飾雙靶向分子作為一種新型的納米放療增敏劑,實現腫瘤靶向的放化療法。該納米復合體系表現出優秀的腫瘤靶向能力、良好的生物安全、高效的放療增敏作用和顯著的抗腫瘤效果。機制研究表明:該納米放療增敏劑和X射線聯合應用能夠通過死亡受體途徑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并促進ROS過量產生,從而激活下游ROS介導的信號通路,大大提高抗腫瘤活性,這項研究為腫瘤靶向放化療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臨床可行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