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健康產業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與健康相關的產品和服務逐漸成為購物剛需。一方面,老年人生活方式逐漸轉變,銀發經濟不斷催生新的養老需求;另一方面,年輕人健康意識提升,成為養生保健類消費的新生力量。“健康消費”正逐漸成為新型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者健康管理觀念的不斷提升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讓健康消費成為我國消費增長的一大亮點。
健康消費呈三大特點
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日益提升的健康意識,構成了健康產品市場需求的堅實基礎。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轉變,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正由單一的醫療服務需求向疾病預防、健康促進、保健康復等多元化需求轉變。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健康產業消費趨勢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總收入規模將達到9萬億元,相較于2021年8萬億元的總額實現了顯著躍升。
健康消費的特點之二是數字化趨勢明顯,提高了醫療服務的便捷性,醫療資源分配更加高效。互聯網醫療促進了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AI等科技融入互聯網醫療體系,讓老百姓的看病選擇更加豐富。
健康消費的第三個特點是年輕群體對健康消費需求旺盛,有較大增長空間。收入提升帶來的是人們消費理念、健身需求的逐步升級,《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顯示,2023年路跑賽事總場次為699場,總參賽人次為605.19萬人次,賽事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帶來了巨大的健康消費增長空間。
多重利好共同推動“囤健康”熱潮
伴隨智能手機和通信網絡的普及,老年人逐漸成為“指尖一族”,通過網絡觀看養生知識、購買健康課程等也成為一種“時髦”。《中國銀發人群健康養老消費報告》顯示,目前網購醫療健康產品的老年人占比逐漸提高,有71.2%的老年人在網上購買過醫療健康產品。
個性化“囤健康”熱潮不僅反映了人們對健康認知的深刻變化,也和我國當前的人口結構、科技創新和政策導向等因素緊密相連。
——人口結構變遷帶來消費新需求。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占總人口比重達到21.1%。人口結構的變化蘊含服務消費的創新動能,隨著老齡化加劇,老年護理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各種老年康復器械和慢性病治療藥物的銷量也會逐年增加。
另一方面,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迭代更新,逐漸成為健康消費領域“主力軍”。不同年齡段的個性化“囤健康”方式各有特點,老年人更傾向于囤積日常慢性病治療藥物和保健品,年輕人則更愿意購買時尚健身裝備和有舒緩壓力功效的產品。
——科技創新驅動產品服務革新。以中醫藥領域為例,一些企業運用現代科技實現中藥生產數字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打造“會說話的現代中藥”。
——政策引導市場環境持續改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機制,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政策引導更多創新、個性化的健康產品和服務進入市場,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培育壯大健康體檢、咨詢、管理等新型服務業態;逐步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政策;鼓勵開發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健康保障需求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2024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健康消費帶來了新的政策利好。
一系列國家政策文件體現出中國對健康消費行業的高度重視,政策市場‘雙輪驅動’將為健康消費帶來新的增長點。”
釋放潛能仍需多點發力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對各類健康產業提供政策支撐,明確提出,到203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16萬億元。在政策推動下,健康消費市場潛力正在持續釋放,消費者對健康服務的需求也愈加旺盛。